缥缈:股市扩容是少数人的利益场
缥缈:股市扩容是少数人的利益场
2014年04月28日18:37 来源:搜狐财经 作者:缥缈
目前是“政策多发期”,有关方面的政策的“趣向”如何,是最重要的看点,如果政策面更着意于市场扩容,支持实体经济(道理确实说得过去),那就说明目前的“市场化改革”,仍是“少数人的利益的市场化改革”。
IPO衔枚疾进,市场几乎跌了一周,好在跌幅比大家此前预计的似乎要小一些,这也算给足了多头的面子了。
截至上周五,沪市流通市值全周减少2.8%;深市流通市值报64127亿元,一周减少4.35%。这个跌幅,其实并不大,主力固守指标股,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。(据交易所的数据,沪深两市流通市值新报197620亿元,较上周-3.28%。其中,沪深股市总市值报237748亿元,较上周-3.6%;两市股票平均价格为6.87元,-3.82%。)
不过,由于资金明显外流,很多小票(特别是平均价格比较高的小股票)跌得其实还是蛮多的,深市比较上海,已经呈现弱势。
长假在即,乱花入眼,大家最近可能也无心看盘了,在本周未的牌局上,大家主要就是关心一个话题,A股还能走强吗?记得当时,我提出了一个看法,“小票中的主力,出货完全不留‘后手’,节前节后,要防变盘”。
我个人的观点,凡事留有“余地”,对于机构来说,是很重要的思考方式,这么大的市场,利益牵连,盘根错节,很多事情,并不是你想做,“就能做”、“就好做”,就能“做的成”的,比如,自2005年全市股改,现在已经9年了,付出了多大的成本?但是具体的成效体现在哪里了?体现在上证2000点一线的“历史大底”,加上市场的“全线套牢”?
如果大家都想着“卖”给别人,那么谁来当买方呢?
其实我在当时,只是套用了古人的《四留铭》的原意,稍微引伸了一下,大家听了之后,感觉还是蛮有道理的。
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,《四留铭》出在河南巩义的“康百万庄园”。
说起康家,别的都不稀奇,最奇之处,在于这个家族,世代务农,主要的资产,就是土地,“地跨三省,船行六河”,财富绵延十八世,前后共计四百多年。
学界有许多人,都曾经专门研究过这个家族,他为什么长盛不衰?为什么他家就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繁荣?
就在他家,挂有一块旧匾,匾额上面榜书“留余”二字,铭注数十字,这就是著名的《四留铭》了,铭文如下:
“留耕道人《四留铭》云:留有余不尽之巧,以还造化;留有余不尽之禄,以还朝廷;留有余不尽之财,以还百姓;留有余不尽之福,以还子孙。盖造物忌盈,事太尽,未有不贻后悔者。高景逸所云;临事让人一步,自有余地;临财放宽一分,自有余味。推之,凡事皆然。坦园老伯以‘留余’而字额其堂,盖取留耕道人之铭,以示子孙者。为题数语,并取夏峰先生训诸子之词以括之曰:‘若辈知倡家之道呼?留余忌尽也’。”
文言文一笔带过。
在这里面,“留余忌尽”四个字,是要点;“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;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;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;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”这四句,是真正的价值观的内容,“四留铭”也是因此而来。
所谓“留余尽忌”是什么意思呢?如果换成我们今天的话来说,大体上就是“千万别把事情做绝了”的意思(尽可能地留些好处给别人,“让人一步”,“凡事皆然”),不过,这句话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说的,升斗小民,股市中的中小散户,甚至大户人家,也与此无缘,因为你的实力不够雄厚,你的市场经历更是不够“年份”(一般人可以仿效的,是人家的领悟,能够 “独善其身”,无论持仓还是持币,睡觉睡得安稳,已经很好的了)。
举几个非常具体的例子。
第一,“留有余不尽之巧,以还造化”,这个意思是说,人巧不能逆天,这是前人的教训。
据报道,某园林公司的董事长、著名企业家最近还曾说过:“我儿子8岁,上小学。有四五十人憋在一个很小的教室,不能出去。我们从大学毕业开始,奋斗了三十年。我们家富裕了,什么都有了,可是孩子吸收不到新鲜的空气,想不到最后给孩子创造了这样一种生活......”
听到这话,再想一想他们本身就是做这一行的,不知大家现在能够做何感想?
第二,“留有余不尽之禄,以还朝廷”,很多人以为,高官厚禄,理所当然,其实,那也不是必然的。
比如,如果“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”,一天到晚,咋咋乎乎地,看起来风光,更不必说你还总想“贪几个”,“折腾几个”,你个人肯定那就是“发了”,但你的人(包括全家),肯定那也就是“废了”,“其能久乎”?
就算您是“裸官”,“狡兔三窟”,身份证无数;全家都在海外,赃款什么的,也都转走了;这就算“成功”了吗?
第三,“留有余不尽之财,以还百姓”,“留有余不尽之福,以还子孙”, 这两条,具体而微,说到容易做到难,一般人面对一般的事儿,真的想不了那么远!那些高官显贵,大富人家,不一样的人生,不一样的地位,但同样面临这样的选择;如果不明大义,所谓“富不过三代”,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”,“请看东门黄犬,更听华亭清唳”,那就绝对是大概率事件了。
最后回到股市,判断一个趋势,本轮调整,我此前也曾经分析过,特别是时间上,主力的腾挪空间不大;在技术上,“是底不反弹,反弹不是底”,
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是“政策多发期”,有关方面的政策的“趣向”如何,是最重要的看点,
如果政策面更着意于市场扩容,支持实体经济(道理确实说得过去),那就说明目前的“市场化改革”,仍是“少数人的利益的市场化改革”,或者换个说法,仍然是“机构的市场化改革”,融资的属性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,而且不遗余力地向前推进,而非弱化。
从这个意义上分析,目前的弱市调整,其实就是主力的意志的体现,至少,获得多数机构的支持(——总之机构们活得越发滋润了,有新股也以“打”,谁好谁知道)。
只是,在多空转换之中,空方的热情也不高(这也许可以说是“留余忌尽”,也许仅仅是由于五一小长假的假期的关系,人气涣散,不利于大资金的进出),毕竟,平均股价太低,一级市场也有影响。
所以真正的行情,不管是向上还是向下,多半会在节后;目前指数的位置并不高,这里走一次“C浪”,力度应当不会很大,空间确实有限。
这不是技术判断,而是感觉……
在这个市场很多年了,我始终还是相信,股市不会一直都是少数人的利益市场,不论一级市场也好,二级市场也好、“沪港通”也好、“优先股”也好、市场化改革也好,等等,事实上没人能够长期损害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。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所在。
如果这个问题真能解决,多多少少“留些余地”,
咱们的A股凭什么就不能实现多赢,“留有余不尽之福,以还子孙”呢?
(作者系资深市场人士,万科周刊论坛笑谈股筋版主)
电话:0311-85202398(办)
传真:0311-85202358
邮箱:reanda_heb@reanda.com
地址:石家庄康乐街14号祥源大厦15层